欢迎访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准智能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
返回首页

【Precis. Chem.】AI来袭,综述文章是否已到末路?

发布时间:2025-06-16阅读次数:10来源:精准智能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



英文原题:Will AI Kill the Review Article?

作者:Juanjuan Jia*, and Jinlong Yang

内容介绍:

在学术圈,综述文章一直扮演着“知识灯塔”的角色。它们像经验丰富的长者,梳理某个领域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为科研新手指路,帮他们快速摸清某个领域的门道,找到研究的空白点。但如今,随着AI的崛起,事情好像有点不一样了,这场知识的传承游戏,平添了几分变数。

AI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它能海量阅读文献,迅速提炼关键信息,甚至可以综述文章。这不禁让人担忧:传统综述文章,是不是要被AI“赶下神坛”了?

为此,Precision Chemistry的编辑集结了近20位全球学者,于近期一起探讨了这个话题 (https://doi.org/10.1021/prechem.5c0005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刘世勇教授认为,AI如今可以针对任何主题和细节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讨论,提供的文献准确度比几月前有很大的提升,其能力早已超越常规意义上的综述的范畴。西湖大学的张岳教授也认为,随着AI工具的不断进化,人类撰写综述的意义可能会降低。毕竟,AI已经能自动或半自动地完成综述文章的撰写,甚至他的团队还开发出了全球首个自动生成综述文章的AI工具。

综述文章真的已到末路?

尽管AI的威胁不容小觑,许多科学家对AI是否取代综述文章持质疑态度。澳大利亚Flinders UniversityMichelle Coote教授则认为,综述文章在当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因为AI虽然便捷,却容易让人绕过直接阅读原始文献,而原始文献中蕴含的细节和深度,是AI难以捕捉的。更糟糕的是,AI还会犯错,编造参考文献,把未经验证的资料和经过同行评审的文章混为一谈。这就像是在学术的海洋里,撒下了一张漏洞百出的网,捕获的可能是错误的“知识鱼”。

美国University of Oklahoma的冯元宁博士也发现了类似的问题。即使是最新版的AI工具,如GPT 4.0,仍然会生成假的参考文献。在学术界,参考文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知识的来源,更是学术诚信的基石。如果AI在这方面不可靠,那么综述文章的重要性就更加凸显了。

更重要的是,好的综述文章不仅仅是对现有研究的总结,它还能提供专家的解读、综合分析、深入的批判性思考和对未来的展望。这些,都是AI目前无法替代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江俊教授和钟文婉教授就指出,“AI无法真正‘理解’科学,也无法‘创造’新的见解。”  AI在总结和概括方面表现出色,但它的逻辑并不等同于科学的有效性。它缺乏人类专家所拥有的细腻科学直觉,尤其在面对文献中相互冲突的观点时,AI往往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因为AI的观点判断主要依赖于概率或提问者的引导,这无疑给AI的科学判断带来了可靠性挑战。

浙江大学的王林军教授也提到,科学研究中,对于同一个话题,不同的科学家往往会有不同的看法,这些看法并不是基于大量的数据,而是基于个人的理解。这就像是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AI是没办法复制这种多样性的。

冯元宁博士还补充说,即使是长达百页的综述文章,也不可能涵盖一切。作者对研究的深刻理解和对不同研究之间关系的把握,给文章赋予了独特的“味道”。AI写出来的文章,就像流水线上的产品,少了那种人类写出来的综述文章所具有的个性和魅力。

对于那些刚刚踏入某个领域的新手来说,综述文章是不可或缺的指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罗毅教授评论道,综述文章被视为领域的入门指导作品,而新手在没有足够的正确知识来区分真假时,AI很容易误导他们。他们需要一个真正的领域专家来指导,而那个人应该是人类。这不仅是对新手的保护,也是对学术严谨性的坚守。

尽管AI带来了挑战,但许多科学家认为,AI和人类撰写的综述文章可以互补。AI可以提供基本的概念解释和一般信息,而专家则可以提供更专业、更深入的分析。这样一来,AI就能帮我们减轻写综述的负担,让我们有更多精力去思考领域的发展趋势。

然而,目前AI生成的综述文章数量不断增加,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林文斌教授就发现,有些所谓的“综述”文章,是那些在相关领域并不活跃的研究人员写的。这些人可能是专业的科学写手,或者是出于引用指标或发表文章的动机而写作的,他们的文章往往缺乏深度,甚至可能误导读者。这就让综述文章的价值受到了挑战,也让出版社面临了新的难题。

而且,使用AI进行学术写作还存在伦理问题,尤其是在AI辅助同行评审过程中。根据Nature杂志对全球约5000名学者的调研,超过90%的人认为使用AI编辑或翻译研究论文是可以接受的,而65%的人认为用AI写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在伦理上是可以接受的。这就需要我们有更明确的指导规则和透明度,然而目前各大出版社的政策差异较大。

AI的崛起,无疑给学术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人类的智慧和专业知识并不会轻易被取代。在这个AI时代,我们需要更加明智地使用AI,同时坚守人类的专业知识和批判性思维。我们诚邀学术界继续这场重要的讨论,分享各自的见解与经验,共同探索在人工智能时代不断演变的学术研究与出版格局。

Cite this: Jia, J.; Yang, J. Will AI Kill the Review Article? Precision Chemistry 20253 (6), 295–296. https://doi.org/10.1021/prechem.5c00051.


返回列表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