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准智能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
返回首页

【Precis. Che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朱彦武、倪堃团队 | 利用神经网络势从碳纳米管出发构建新型有序碳材料

发布时间:2025-05-21阅读次数:10来源:精准智能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


英文原题:Nanotube Derived Ordered Carbons Predicted by Neural Network Potential

通讯作者:倪堃、朱彦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第一作者:Shuqi Xie, Kun Ni*, and Yanwu Zhu*

研究背景:

碳纳米材料因其优异的电学、热学和力学性能,在电子器件、热管理、能源存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碳纳米管(CNTs)由于其可变的直径和手性,展现出丰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近年来,研究者们通过压缩CNTs,尝试构建新的碳材料,但CNTs衍生碳的原子结构尚不清楚。传统的密度泛函理论(DFT)结合蒙特卡洛(MC)方法在处理大规模系统的结构搜索时面临计算成本高、采样效率低等问题,限制了该类新型碳结构的预测和探索。

内容介绍:

研究团队将神经网络势能与随机表面行走算法相结合(SSW-NN),用于碳纳米管在高压下的结构演化研究。通过该方法,团队成功预测了多种尚未报道的有序碳结构,并验证了其热力学和动力学稳定性。研究还发现,直径小于0.7纳米的碳纳米管对压力更为敏感,而获得的大多数有序碳结构表现出优异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稳定性。

主要发现

  1. 新型有序碳结构的预测:研究团队通过SSW-NN方法,成功预测了25种新型有序碳结构,其中21种结构表现出良好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稳定性。这些结构包括13种超硬结构(硬度 >40 GPa)和1种延展性结构(Pugh’s Ratio G/B < 0.57)。

1. 获得的25类有序碳结构

  1. 电子性质的多样性:研究团队通过DFT计算发现,这些有序碳结构的电子性质特征包括金属性和半导体性。半导体结构的带隙范围在04.4 eV之间,涵盖了直接带隙和间接带隙。

2. 25类有序碳结构的带隙分布

  1. 力学性能与密度的线性关系:研究还发现,有序碳结构的力学性能(如剪切模量、体积模量和杨氏模量)与其密度呈线性关系,表明密度可以作为描述碳材料力学性能的有效参数。

3. 25类有序碳结构的杨氏模量Y(左图)和维氏硬度Hv(右图).

总结/展望:

该研究为碳纳米管衍生的新型碳结构提供了理论预测,为实验合成具有优异性能的碳材料提供了指导。通过控制压力和碳纳米管的直径,研究团队展示了如何有效调控最终碳结构的密度和性能。这一发现为该类碳材料在电子器件、超硬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Cite this: Xie, S.; Ni, K.; Zhu, Y. Nanotube Derived Ordered Carbons Predicted by Neural Network Potential. Precision Chemistry 2025. https://doi.org/10.1021/prechem.5c00020.


返回列表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