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准智能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
返回首页

【Precis. Chem.】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李杲团队 | Tiara状镍团簇:从理论探索到催化应用的传奇之旅

发布时间:2025-01-20阅读次数:10来源:精准智能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


英文原题:The Tiara Nickel Cluster Story from Theory to Catalytic Applications

通讯作者:李杲,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作者:Piracha Sanwal, Xinrui Gu, Yifei Zhang*, Gao Li*

研究背景:

近些年以来Ni基催化剂受到了广泛的关注。Ni团簇具有高比表面积、强吸附能力、高催化活性及易于重构的特点。作为研究分子吸附过程的模型系统,深入揭示Ni团簇与分子的相互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因具有独特的结构及物理化学特性,Ni团簇对于研究催化反应过程十分关键。同时密度泛函理论结合实验结果能够深入揭示Ni团簇的电子结构稳定性及催化反应过程。

内容介绍:

本文首先全面论述了Ni基催化剂的相关反应机理,包括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活化能垒、电荷密度差异性等相关内容。密度泛函理论表明,Ni团簇由于自身特殊的电子结构、吸附机制及热稳定性,能够活化转化不同种类的小分子,如CONOH2等,这些研究结果对于新型Ni基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全文主要总结了Ni团簇在催化领域的相关应用:热催化、光催化及电催化。再次代表性的列举三个例子进行说明。

1)光催化应用:

Ni6团簇能够负载并均匀分散于g-C3N4载体表面,TEM结果表明,负载后的Ni基团簇并没有发生明显的结构改变,EDS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复合物结构的形成及元素分散的均一性。进一步研究表明,将Ni6负载于TiO2表面能够显著提高其光催化产氢的性能。

图一、Ni6团簇的结构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2)热催化应用

粒径分散在1.22.7纳米的Ni团簇能够负载于介孔酸性分子筛表面形成NiNC@Mes-HZ催化剂。550 °C高温处理能够有效去除制备过程中引入的SC元素。在催化DTO反应过程中,0.11NiNC@Mes-HZ催化剂对于C5-11产物的选择性达到了66.4%,优于HZSM-5催化剂。

图二、NiNC@Mes-HZ催化剂的Ni纳米簇粒径分布及DTO催化反应结果

3)电催化应用:

FeNi@IL纳米颗粒平均粒径约为2 nm,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仍然无法观测到晶格条纹的存在,XRD谱图进一步证实了其无定形结构。在电催化产氧反应中,催化剂活性顺序为:FeNi@IL/C < FeCo@IL/C < CoNi < Co < Fe < Ni

图三、FeNi@IL纳米颗粒的表征及M@IL/C催化剂电催化产氧反应活性测试

总结/展望:

本文首先全面论述了Ni基催化剂的相关反应机理,包括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活化能垒、电荷密度差异性等相关内容。密度泛函理论表明,Ni团簇由于自身特殊的电子结构、吸附机制及热稳定性,能够活化转化不同种类的小分子,如CONOH2等,这些研究结果对于新型Ni基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Cite this: Sanwal, P.; Gu, X.; Zhang, Y.; Li, G. The Tiara Nickel Cluster Story from Theory to Catalytic Applications. Precision Chemistry 20253 (4), 157–171. https://doi.org/10.1021/prechem.4c00087.


返回列表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