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 | 人工光合氘化策略与机制研究 |
报告人 | 苏陈良 教授 |
报告人单位 | 深圳大学微纳光电子学研究院 |
报告时间 | 2025年7月16日(星期三)15:00 |
报告地点 | 环资楼一楼报告厅 |
主办单位 | 精准智能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 |
由于氘同位素动力学效应,代谢位点的氢被氘替代的药物往往能在保留原药代谢途径的情况下改变其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特性,从而降低给药剂量、提高用药安全性并取得更高临床获益。全球迄今已产生五款氘代新药上市,数十款进入临床试验。我国《重大新药创制》接续性战略报告已将氘代药物开发技术列为推动我国新药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之一,指出面临的关键挑战在于缺乏关键氘代试剂、氘代方法和催化剂。报告人聚焦药物精准氘标记的国家战略需求和前沿科学挑战,借鉴光合作用 “光反应裂解水释氢物种(还原型辅酶Ⅱ,NADPH)协同酶催化用氢还原三碳酸” 的机制,提出“光反应”释氘协同原位“暗反应”用氘的人工光合氘代新策略,并据此建立卤氘交换、碳氧键氘解、烯炔烃加氘系列精准氘代方法;阐明氘资源分子活化热力学和动力学调控规律,揭示催化位点活性氘形成及碳氘成键机制;掌握数十种氘代药物或其关键中间体精准合成及规模制造关键技术,获得抗肿瘤等氘代新药结构专利授权两项。研究成果为我国氘代新药产业发展提供了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氘代技术。 | |
报告人简介 | 苏陈良,深圳大学特聘教授,获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2020)、深圳市杰青(2020)、鹏城学者(2018)、广东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2017)、广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023,排序第一)、Nano Res.青年科学家奖(2022)、中国感光学会光拓奖(2025)等。主要从事人工光合氘化策略与机制研究。近五年以通讯作者在Nat. Chem.、Nat. Catal.、Nat. Nanotech.、Sci. Adv.、Nat. Commun.(5篇)、Angew. Chem. Int. Ed.(5篇)、Adv. Mater.(2篇)、Natl. Sci. Rev.、Sci. Bull.(4篇)、Chem. Soc. Rev.等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8项。担任Sci. Bull.期刊特邀编委,Nano. Res. Energy等期刊青年编辑。担任中国感光学会青年理事会副主任、光催化专委会副秘书长、可再生能源光催化专委会委员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