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分子组装动力学与发光机制

发布者:崇媛媛发布时间:2024-11-14动态浏览次数:10


报告题目

分子组装动力学与发光机制

报告人

郑小燕 副教授

报告人单位

北京理工大学

报告时间

20241122(星期五) 10:00-11:00

报告地点

物质科研B1301会议室

主办单位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国际化学理论中心(ICCT)、精准智能化学重点实验室

报告摘要

分子组装是调控有机发光材料结构与性能的重要手段,研究分子组装体的构筑策略和跨尺度结构演化并厘清其构效关系,是高效、低能耗、可持续地创造有机发光材料的关键。深入理解分子组装过程动力学并揭示组装体发光机制是有机分子组装与发光过程理论研究的重要挑战。聚焦“分子组装动力学与发光机制”这一关键科学问题,我们课题组取得了一些研究进展:(i)发展了分子组装动力学网络模型方法,建立了兼顾分子组装与发光过程动力学的理论研究方案,为跨尺度分子组装与发光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ii)提出了两亲发光分子组装过程的逐步增长型和跳跃增长型两种动力学机制,为两亲发光分子组装体结构的精准调控提供了理论指导;(ii)揭示了复杂分子组装体通过非共价作用抑制电子-振动耦合,从而阻塞激发态无辐射通道并诱导荧光增强的机理,提出了静电作用调控靶向细胞器荧光探针的设计策略,被实验验证。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分子组装体结构与发光性能关系和实现光功能材料的底层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报告人简介

郑小燕,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师从帅志刚教授),此后在香港科技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合作导师黄旭辉教授)2018年入职北京理工大学。主要研究领域:分子组装结构、动力学及发光机制。目前课题组主要开展分子组装动力学与发光机制的多尺度理论模拟。参编国际学术专著1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面上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作邀请报告。现担任国际学术期刊《Surfaces and Interfaces》副主编,《Aggregate》《Smart olecules》和《Luminescence》的青年编委。目前共发表论文101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42篇,包括JACS, PNAS, Angew.Chem.Int.Ed., Nat.Commun., Chem. Sci., JPCL, JCTC等,论文引用450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