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大国科学家·杨金龙 “探索未知是科研最大的乐趣”

发布者:崇媛媛发布时间:2024-05-30动态浏览次数:1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

2024530日是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今年的“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主题为“弘扬科学家精神,勇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厚植家国情怀,勇于创新争先,争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是每一位科技工作者的职责使命。

中国科学院与中央电视台等核心中央媒体联合打造“大国科学家”宣传品牌,集中展示以两院院士为代表的科学家群体特有的家国情怀、创新求实精神和卓越贡献,为加快抢占科技制高点进一步凝心聚力。

《大国科学家》节目报道我校杨金龙院士为了国家需求转换研究领域,带领团队在推动科研范式变革、新型功能材料的理论设计与模拟、表面单分子量子行为的表征与调控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的相关事迹。

今天是第8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我们来认识一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杨金龙。提到“化学”您会想到什么?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化学界正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一起走进杨金龙院士的化学世界!

正在一排排实验仪器前和科研团队探讨前沿化学问题的人就是杨金龙,从1985年读研起,58岁的杨金龙已经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习、工作了近40年。然而,早已是我国化学领域顶尖科学家的他其实本科、硕士、博士学的都是物理专业。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 杨金龙:毕业留校以后还是从事凝聚态物理的研究,一直当了教授以后,1997年开始,由于当时国家科研项目的需求,从物理转入化学,进来到化学研究。

为了国家需求转换赛道,杨金龙坦言,这在中科大并不稀奇,他所在的化学物理系,当年就是由“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郭永怀先生根据国家需求创建的。

转战理论与计算化学领域后,这些年,杨金龙和团队创造了在世界范围内首次成功直接观察到分子的内部结构、首次实现单分子自旋态控制、首次实现亚纳米分辨的单分子光学拉曼成像等等多个“首次”;他和团队历经多年自主研发的电子结构计算新程序还被成功应用到国产“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上,该成果也被列为我国战略高技术领域10项新跨越成果之一。尽管成果丰硕,但杨金龙从未停歇,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让杨金龙看到了未来的更多可能,也感受着化学科研范式正在进行的一场深刻变革。

如今,中科大已集聚多学科资源,筹建全国重点实验室,集中力量探索基础研究科研范式的变革。在杨金龙看来,未来科学家的核心竞争力将是更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更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闲暇之余,杨金龙有一个特别的爱好——拍摄花朵,在他的朋友圈,隔段时间就能看到新作,他还可以区分出400多种常规花的不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交叉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兵:每一幅花的细致的差异都能把它区分出来,我也觉得他是把他在科研工作当中的这种细致、钻研以及这种创新,延展到了生活过程当中。

杨金龙说,科学就像花一样,发现新东西是做科研最大的乐趣。他也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年轻人投身科研,在科学的海洋中找到乐趣。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 杨金龙:科技自立自强必须是科技人才的自立自强,现在这社会上面有很多东西看起来都是短、平、快。但是整个社会的发展事实上还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我们希望有志青年把兴趣和国家的需求能够联系起来,在中国的基础研究、科技创新这一块贡献自己的力量。

原文链接: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video.html?item_id=16426472532494443808&t=1717042470492&toc_style_id=video_default&share_to=wechat&track_id=effad404-0288-462d-81e3-070c5b35e0a4